学院新闻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药学院本科生科研零突破!黎源副教授课题组古丽孜热・阿布拉参与发表中国科学院一区顶刊

发布日期:2025-06-30浏览次数:

近日,制药工程24-2班本科生古丽孜热・阿布拉作为主要完成人,在黎源副教授指导下参与完成的研究论文《Amino acid residue 131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nattokinase》正式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一区顶级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这是新疆大学药学院建院以来首篇由本科生作为主要完成人的高水平科研论文,标志着学院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实现历史性突破。黎源和朱文慧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马冶和李金耀为通讯作者。

科研新秀崭露头角:从课堂到实验室的蜕变

古丽孜热・阿布拉同学现任制药工程24-2班班长,在班级管理中展现出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从刚上任时组织活动会紧张到忘词,到现在能有条不紊地协调同学意见",她在自述中分享成长历程,"每周班级例会记录、集体活动统筹,我都会提前列好分工表、跟进每个环节进度。" 这种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也成为她在科研道路上的重要助力。

2024年9月,古丽孜热加入黎源副教授课题组,开启科研探索之旅。从最初面对精密实验仪器的生涩,到熟练掌握分子动力学模拟、定点突变等专业技术,她在实验室中完成了从青涩学子到科研工作者的蜕变。"黎源老师总是鼓励我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古丽孜热回忆道,"在纳豆激酶分子工程研究中,我们通过 PoPMuSiC 2.1工具预测突变位点,历经数百次实验验证,最终发现G131A突变可使酶活性提升1.5倍、热稳定性延长4.5倍。"

突破性成果:破解酶工程领域"活性 - 稳定性" 难题

该研究聚焦纳豆激酶的分子改造,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与实验验证结合的方式,首次揭示131 位甘氨酸突变为丙氨酸(G131A)可显著提升酶的催化效率与热稳定性,成功克服酶工程中常见的 "活性 - 稳定性" 权衡难题。计算模拟显示,G131A 突变体通过优化底物结合通道、增强氢键网络,形成更稳定的催化构象,相关成果为丝氨酸蛋白酶的分子设计提供了全新策略。

论文评审专家高度评价该工作:"将生物信息学工具与实验进化巧妙结合,不仅发现了关键突变位点,更从分子机制层面揭示了酶性能提升的本质,对工业酶制剂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项成果彰显了我院 '以研促学' 培养模式的成效,证明本科生完全有能力参与高水平科研创新。"

多维成长:在实践中书写青春答卷

在专注科研的同时,古丽孜热・阿布拉始终保持全面发展。作为校话剧社成员,她在运动会开幕式等活动中展现艺术才华;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负责人,她带领团队在黎源老师指导下斩获学院一等奖并晋级校赛。"科研教会我严谨的逻辑思维,学生工作培养我的责任担当,这些经历相互滋养,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

黎源副教授评价道:"古丽孜热同学展现出超越本科生的科研素养,从文献调研、实验设计到数据解读,都表现出高度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她的成长印证了 ' 早进实验室、早接触科研 ' 培养理念的价值。" 据悉,课题组已基于该研究成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相关技术正逐步向生物制药企业转化。

此次突破性成果的发表,不仅为新疆大学药学院本科生科研培养树立了标杆,更激励着新一代学子在学术道路上勇攀高峰。正如古丽孜热在论文致谢中所言:"感谢新疆大学提供的科研平台,让我们在祖国边疆也能追逐科学梦想。未来我将继续深耕生物医药领域,用专业所学回报家乡、服务社会。"

这篇论文的发表,标志着新疆大学药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也为西部地区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相信在更多像古丽孜热这样的青年学子带动下,新疆大学将在生物医药领域产出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 © 新疆大学药学院(药物研究所)

您是第位访客